一、奠基西北
 

(一)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1935年10月,中央中央和中央红军率先到达陕北。开始了在延安和陕北13年的战斗生活。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红军和游击队在陕甘边、陕北先后建立的两块根据地的基础上统一、发展、巩固起来的,是当时全国仅存的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二)中国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11月,中央红军与西北红军会师甘泉,随后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翌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西北,长征胜利结束。

(三)红军改编 出师抗日

1935年冬,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决定大力开展对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的工作,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开展对东北军的工作。

(四)新中国的雏形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是第一个开展民主政治建设的区域。通过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民主选举,建立起各级民主政权。边区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最高的权力机关。边区实行的“三三制”原则,在局部执政中,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了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二、抗大精神
 

(一)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1936年6月1日成立于陕北瓦窑堡。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一所最具代表性的干部学校。毛泽东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亲手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为主要内容的抗大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

(二)抗大精神育英才

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创办了20余所各类院校,抗日军政大学是这些院校中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所学校。抗大总校办了八期,培养军政干部3万多人,连同分校共计10万多人。毛泽东高度重视抗大办学工作,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亲手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
三、延安整风精神
 

(一)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从1942年2月至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整风运动。延安整风既是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也是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思想解放运动。经过这次整风,在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中,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为主要内涵的延安整风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二)毛泽东思想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列主义中国化,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思想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树立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经过延安整风,在全党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而且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毛泽东指出:“我们党经过延安整风,教育了广大干部,团结了全党,保证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个传统,我们一定要发扬。”
四、张思德精神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当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涌现出了一大批为人民服务的模范党员和干部,张思德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利益不怕牺牲为主要内容的张思德精神,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延安精神的本质。

(二)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在延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时刻都在为人民的利益着想。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交谈,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真心实意地帮助人民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典范。
五、白求恩精神
 

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医生。抗日战争时期,他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泽东高度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广大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六、南泥湾精神
 

(一)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陕甘宁边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屯垦在南泥湾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于征服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最显著的标志。

(二)艰苦朴素的楷模

为了使边区各界了解南泥湾的真实情况和学习359旅艰苦卓绝的生产精神,八路军政治部电影团特拍摄了《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的影片。解说词中指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南泥湾精神。”这就是南泥湾精神的原生态。
七、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

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

1942年12月,毛泽东在中共西北局高干会上指出:“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涵是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切实朴素,廉洁奉公。在这种精神激励下,延安县的干部和群众在开荒生产,组织变工队,安置移民和教育改造二流子等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
八、劳模精神

(一)乐于奉献 埋头苦干

延安时期,在开展生产竞赛的群众运动和整顿三风的教育运动中,涌现了一批具有崇高理想和时代特征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他们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在各条战线上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埋头苦干,创造出光辉的业绩,闪耀着劳模精神。这种精神,也是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

(二)勇于创新 创造辉煌

劳模运动产生了劳模精神,劳模精神又铸就了新一代劳模。他们具有崇高精神和时代特征,他们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埋头苦干,乐于奉献,团结群众,廉洁奉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和榜样。他们的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
论延安精神

(一)、永远保持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新中国即将成立之际,1949年9月29日,延安人民为了表达对新中国成立的祝贺,给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去了贺函。毛泽东在接到贺函之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26天,给延安人民发来了复电。毛泽东说:“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

阅读全文 >>

(二)、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习近平2009年11月16日在山西考察时讲话:“伟大的延安精神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以求真务实作风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强组织保证。”

阅读全文 >>

(三)、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半个多世纪以来,各领导人对延安精神作了许多重要阐述,不断地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延安精神的内涵。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号召全党:“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

阅读全文 >>

(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

江泽民曾先后5次来到陕西,3次到达延安,看望和慰问老区人民。2002年江泽民《在陕西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

阅读全文 >>

(五)、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胡锦涛指出: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延安这片热土上孕育和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过去、现在、将来,延安精神都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阅读全文 >>
大数据解读

主办:中国网络电视台    延安革命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