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前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到西柏坡与中央工委汇合。西柏坡成为中共中央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推动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夺取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创立的丰功伟绩和铸就的西柏坡精神将永载史册。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难忘的岁月
继往开来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
一、西柏坡精神与中国梦的实现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革命胜利的动力源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阅读全文 >>二、践行西柏坡精神 奋力实现“中国梦”
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在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中孕育发展形成的,核心是“两个务必”,实质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永不骄傲、永不自满的进取精神,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西柏坡精神是党和人民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岁月中的升华,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阅读全文 >>三、西柏坡精神的三大基础
西柏坡精神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树立的一座精神丰碑。西柏坡精神作为历史产物,已经定格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但是,我们又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回望这颗照耀我们前进的精神灯塔,从现实中把握我们党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全文 >>四、论西柏坡精神对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之作用
西柏坡精神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即我党执政前夕。西柏坡精神与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为我党提供新的理论思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西柏坡精神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弘扬西柏坡精神是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推动力,可以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理论动力。
阅读全文 >>五、论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及时代意义
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孕育了以“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坚持”、“两个善于”为基本内涵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传统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本文科学地探析了新时期弘扬西柏坡精神的重大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赋予了时代特征,迫切需要更好的继承、创新和发展。
阅读全文 >>六、西柏坡精神时代价值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孕育了一系列的革命精神,形成了推动革命事业胜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对中国革命和胜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决定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实践和革命精神的本质和方向。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即将打碎和铲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机器、着眼于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革命凯歌中所创造的。
阅读全文 >>
主办:中国网络电视台 西柏坡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