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关注传承人

寻访“聚元号”弓箭传人——杨福喜

2006年,“聚元号”弓箭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0多岁的杨福喜是“聚元号”弓箭的第十代传人,也是唯一的传人,新近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聚元号”弓箭铺有近300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家完整保存传统弓箭制作技艺的弓箭铺。清朝乾隆时期,“聚元号”弓箭因其精准的力道、细腻精致的画活儿(弓箭装饰)成为皇家御用弓箭。

  • 王习三

    2006年,衡水内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冀派内画的创始人,叫王习三。王习三原名王瑞成。1957年他进入北京工艺美术公司美术研究所,次年,他拜京派叶仲三之子叶晓峰、叶奉祺为师,成为祖传五代的“叶派”艺术的第一位外姓传人。

  • 张国良

    张国良,空竹制作大师,人称“空竹张”,2006年被认定为空竹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是“空竹张”第三代传人,10岁跟着父亲学习空竹制作技法,34岁才重操旧业。他把老北京空竹抖到了悉尼的市府路,把市井人家健身的玩意做成了高档收藏品。

杰出传承人
  • 容亚美

    黎锦纺织技艺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家镇是中国文化部命名的“海南省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保护工程试点单位”。容亚美是这个镇的标志性人物,曾获海南省织锦大赛特等奖,获授黎族传统纺染织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多次应邀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现场展演。

  • 黄家近

    在三亚市崖城镇郎典村,住着一位已72岁的黄家近老人,他是国家级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打柴舞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他从8岁开始跳打柴舞,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把打柴舞传授给下一代人。60多年来每次村里有老人过世,黄家近老人都要去跳打柴舞,他是村里跳打柴舞跳得最好的人。

  • 曹仕杰

    在天津西北角民族文化宫,回族重刀武术第四代传人曹仕杰一边擦拭着大刀,一边向记者讲述关于重刀的点点滴滴。 重刀是大刀的原称,它是京津一带的一种传统兵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天津市回族大刀成名于明成祖初年,相传燕王朱棣的一个金陵籍回族将领惯用一把30公斤重的大刀征战,他随朱棣北伐平定天津,后举家迁至天津,于是有了津门曹氏大刀,代代相传。

  • 周美洪

    周美洪出生于绩溪县制墨世家,他创新和恢复了茶墨、青墨、朱砂墨、五彩墨和手卷墨的生产,为歙县政府成功申报“中国徽墨之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制作技艺”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保护和发展老胡开文墨厂和安徽歙砚厂两个传承主体企业做出不懈的努力。2008年和2009年徽墨厂两次被国家列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