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 :2014年11月24日 16:2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 手机看视频
三、新时期弘扬西柏坡精神的重大意义
(一)西柏坡精神有利于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邓小平曾多次讲过,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人民就没有凝聚力、向心力,就是一盘散沙,我们的事业就不会取得胜利。由此可见,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共产党人就能不懈地探索出适合具体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永远是共产党人不可战胜的精神支柱,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在我们进行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西柏坡精神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首先,西柏坡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理想、为实现共产主义而献身的革命牺牲精神,我们党正是由于有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我们党克服了各种困难,经受住了各种考验,战胜了各种敌人,才不断地走向胜利,这种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西柏坡精神内容的思想灵魂,正如邓小平所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因此,运用包涵了这种精神和信念的红色资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坚守政治理想、坚定政治信念具有重要作用。其次,西柏坡精神彰显出中国革命理论和革命文化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始终坚持革命理想信念教育。西柏坡时期所遗存的每一件珍贵文物、每一处革命遗址、每一个革命事件、每一位革命先辈、每一种革命精神,都展示出无可辩驳的史实史料,在当代理想信念教育中具有的追本溯源作用和“寻根”意义。因此,西柏坡精神对于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是一部具有原创意义的鲜活教材。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历史性片段”,可以有效克服理想信念教育的“无根性”,可以有效克服当前干部理想信念中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理想信念过时论以及理想信念盲目论等错误思想倾向。再次,西柏坡时期,党把求得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全国解放和人民幸福,作为最根本的利益所在和最崇高的价值追求,把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紧密结合在一起,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坚定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这种价值观科学地把党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统一到人民解放、民族独立、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斗争中。因此,传承西柏坡革命精神和革命理想信念,引导新时期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利益观、价值观,为其理想信念教育坚定了牢固思想根基。
(二)西柏坡精神有利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胡锦涛赴西柏坡考察时提出:全党同志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
“两个务必”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纽带,“两个务必”要求党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患难与共。“两个务必”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是辩证统一的,坚持“两个务必”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政治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党的七大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了党章。今天重温毛泽东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于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要求,对于坚持党的宗旨意识,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党员和干部牢记“两个务必”,不仅经受了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而且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信赖。今天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凝聚力、号召力,是党80多年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求解放,领导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对此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每一个党员都应从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性,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弘扬西柏坡精神,牢记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三)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久执政的精神武器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一论述回答了马克思执政党的本质定位、执政理念和为谁执政等问题。坚持执政为民,是由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宗旨决定的,是对西柏坡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发展,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建立新中国,取得了执政地位。但取得执政地位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何在执政过程中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他比夺取政权的任务更艰巨,道路更曲折,考验更严峻。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依靠全党共同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成就。在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坚持“两个务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党怎样执政、靠什么执政的问题
我们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
作者简介:
郑建敏:男,汉族,教授,1961年2月出生,石家庄学院西柏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近现代史研究,主持过多项省市课题,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邵文英:女,汉族,1977年5月出生,石家庄学院西柏坡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