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 :2014年11月24日 16:1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 手机看视频
西柏坡精神形成于新中国成立,即我党执政前夕。西柏坡精神与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为我党提供新的理论思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西柏坡精神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弘扬西柏坡精神是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推动力,可以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理论动力。
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执掌政权以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更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存死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党才能永远保持其先进性,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党的十八大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西柏坡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本色,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启示;西柏坡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的丰富时代内涵,为新时代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西柏坡精神与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西柏坡精神与党的十八大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内容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党建之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于弘扬西柏坡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在西柏坡时期加强自身建设取得的重要经验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一贯重视自身建设。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建设就成为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1947年5月至1949年3月)正处于争取全国革命胜利和实行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阶段。为了完成这个伟大任务,非常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在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与重要经验,为西柏坡精神的孕育和产生增添了重要内容。其基本经验是:(一)结合当时革命任务进行整党;(二)在革命战争新形势下加强党委统一领导;(三)在全国胜利即将来临面前强调“两个务必”;(四)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学习的任务。这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主要经验,也已成为西柏坡精神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加强团结统一、加强学习、“两个务必”的精神,对于今天加强党得自身建设仍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前,毛泽东同志就对党在全国执政以后的自身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他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但是,在党的自身建设问题上我们也走过弯路,比如不适当地扩大阶级斗争。历史经验与教训都很深刻。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党执政以来30年的经验教训,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理论基础,为党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前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地回答了党的自身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
胡锦涛曾带领中央部分同志奔赴西柏坡考察参观,提出了弘扬西柏坡精神,加强党的建设问题。在继承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使党的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上全面展开并走向成熟。这就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境界。
如何继承革命传统,加强执政党的建设?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党建之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弘扬西柏坡精神,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学习型政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西柏坡精神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人们谈起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就很自然地想起毛泽东主席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这就是西柏坡精神的无形力量。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一种革命文化,是井冈山革命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优秀民族文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再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西柏坡到党的十八大,弘扬西柏坡精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脉相承。
“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容,是我党执政永葆的优良作风。西柏坡时期,正是全国革命胜利在望,我国开始踏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征途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精神。以毛泽东等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革命转折的伟大实践中,及时告诫全党在胜利面前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由此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两个务必”是西柏坡时期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反映了西柏坡时期的伟大历史主题。在这一精神指引下,我党夺取了全国革命的胜利、创立了新中国。“两个务必”一直是我党永葆青春本色的根本。
从西柏坡进京,执政问题摆在党的面前。共产党人会不会变成李自成?能不能经受得住胜利与执政的考验?这关系到革命的成果能否巩固,社会主义目标能否实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能否走下去?在解决这个重要课题时,毛泽东将这一行程比作“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强调执政党建设,不以功臣自居。从此形成了“进京赶考”自强不息的执政为民理念。65年来,“赶考”的脚步从未停歇,执政为民的理念日益升华。
在新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把西柏坡精神与加强党的建设有机结合,做到既借鉴历史经验,又使党的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上全面展开并走向成熟。这就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新境界。我国革命历史实践的文化成果——西柏坡精神,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党的建设,反腐倡廉,居安思危,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既反对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又要避免重蹈苏联东欧覆辙,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党建新路。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遵循执政规律按执政规律办事的能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再次强调了加强党的建设问题,认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民生为本,就是为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和谐社会。从新中国成立到党十七大,就是“进京赶考”的优秀成绩单。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把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运用到经常性工作中去,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取得新的成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精神,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弘扬西柏坡精神是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推动力
西柏坡精神,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局部执政经验的总结,是党探索执政能力建设的源头。在新世纪新阶段,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学习型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学习史和发展史上,是有渊源和传承的。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问题,始终把学习作为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对待。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特点,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势。善于学习,善于建设,是西柏坡精神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就多次提出加强学习问题。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号召全党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并列出12本书目录,规定为“干部必读。”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又向全党提出:“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必须善于学习”。
在进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后,邓小平同志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 江泽民同志强调:“党的事业的发展,党的建设的进步,党的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都同我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密不可分。”“领导干部总要比别的同志更要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强调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对全党,特别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
进入新时代以后,胡锦涛同志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
今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要认识好、解决好各种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这些论述,不仅是对党员干部增强学习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要求,也是对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根本要求。社会对学习本身的认识,从强调学习到“学习型”目标的提出和确立,是一个质的飞跃,这就意味着,学习远非仅仅事关个人,而是关乎整个社会和国家,是关系到我们国家能否兴旺和中华民族能否永葆活力,关系到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能否真正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大事。
时代的发展使学习和创建学习型社会变得紧迫而必须,同时也为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带来了机遇,各级党组织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握好学习所面临的机遇,按照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中国特色政党文化的要求,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扎实推进中国特色学习型政党的建设。
一是要运用西柏坡时期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指导和引导各类学习型机关党组织的建设。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以领导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培养为重点,努力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学习力。
二是要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法,创办西柏坡精神教育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干部教育工作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也是构建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最大限度地开发干部的能力,檄发其活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创建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教育为先。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干部成长规律,发挥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努力形成全社会的学习合力作用,并不断完善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机制和制度,为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制度保证,使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政党的构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是要运用西柏坡时期以来形成的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弘扬西柏坡精神来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并使之体现或寓于符合中国特色政党文化要求的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全过程,相互促进,并以各种特色主题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和自身学习型机关组织建设。
四是要发扬西柏坡形成的善于学习,善于建设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前进的动力,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关系到学习型社会的命运。创建学习型机关党组织,本身就是一种管理创新,其关键就在于让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教育和引导党员,将个人奋斗目标、发展方向置于党的现实目标和远景目标之中,克服惰性、力戒浮躁,坚持终身学习,长期积累,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不断超越自我,增强创造未来的能力,并从创新和超越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和工作价值。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弘扬西柏坡精神,是实现这一根本目的的强大推动力,并且已经和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夏凤祥:男,汉族,1954年10月生,河北平乡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兼机关党委书记,高级编辑,中国西柏坡精神研究院顾问。曾在河北电台、省委宣传部新闻处、河北日报社工作。历任河北电台、河北日报记者,《中国新闻出版报》特邀记者,《中国新闻年鉴》河北省资料中心主任、特邀编辑,《新闻与出版》特邀撰稿人,《决策参考报》副总编辑,《杂文报》《杂文月刊》终审,燕山大学客座教授等。
尤秀斌:男,汉族,1964年10月生,燕赵都市报作家、主任,中国西柏坡精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作协会员,传媒大学兼职教授。一直潜心于中国红色文化等诸方面的研究。
王聚英:男,汉族,1946年3月生,河北赵县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中国西柏坡精神研究院院长。中国红色文化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军事历史专家;是全国最早提出“西柏坡精神”概念并系统论述者和建立西柏坡国家干部教育学院的倡议者之一。曾任军事院校历史学教授,军博编研处长等职。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解放军军史教学与编辑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