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中国网络展览馆 > 井冈山精神网上展馆

刍议井冈山精神的三个支点


发布时间 :2014年09月18日 11:0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 手机看视频

井冈山精神是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他的培育和锻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时期形成的一些好制度、好作风,作为基础和骨架支撑起来的,是用生命和鲜血升华、精练、铸造而成的。其中,艰苦奋斗,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是井冈山精神的三个支点。

井冈山精神是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5月视察江西时把井冈山精神科学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井冈山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民族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井冈山精神的培育和锻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井冈山精神是由井冈山斗争时期形成的一些好制度、好作风作为基础和骨架支撑起来的,在与敌人血与火的战斗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升华、精练、铸造而成。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指出,井冈山精神的三个支点是:“艰苦奋斗、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毛泽东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毛泽东高屋建瓴,论述精辟,令人耳目一新。

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我军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支点之一。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中,克服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种种困难。在井冈山斗争的峥嵘岁月里,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区进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给养十分困难,物质极度匮乏,生活苦不堪言。数九严冬,寒气逼人,红军官兵还是条衫个裤,芒鞋草履,衣衫褴褛;行军打仗,爬山过坳,红军官兵依然是红薯果腹,野菜充饥,红米饭,南瓜汤。毛泽东当年曾感叹道:“现在全军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因此,士兵不怨恨什么人。”(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井冈山的红军将士长期过着这种清苦到了极致的生活,“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红军将士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中,勒紧裤带,节约开支,坚持斗争,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坚定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念,在井冈山开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战胜了敌人的军事打击、经济封锁、政治压迫,成功地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井冈山道路从井冈山通向赣南闽西,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延安,进而通向北京,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中,艰苦奋斗是我党我军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共产党人靠艰苦奋斗磨练了意志、锻炼了干部;共产党人靠艰苦奋斗赢得了民心,争取了群众;共产党人靠艰苦奋斗夺取了政权,取得了全中国的解放。正如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3月在十一届一次人大会议上所说:“只有艰苦奋斗,才能成就伟业”。

支部建在连上是党指挥枪的有效措施和生动体现,是马列主义建党建军学说的一个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的建军原则,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支点之二。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永新三湾时,由于连续作战,粮草供给不足,缺医少药,加上长途跋涉,备受艰辛。饥饿、疲劳、疾病接踵而来,士气十分低落,一些非无产阶级思想随机滋生蔓延。如何凝聚人心?如何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如何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这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毛泽东这个前委书记的面前。何挺颖等政工干部根据自己在北伐军队中做政治工作的经验,针对秋收起义部队的状况,认为在部队基层连队建立党的支部、加强党的领导十分必要,也行之有效,在行军打仗过程中十分适用。于是,极力建议毛泽东在部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基层连队建立党的组织,建设一支真正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些建议和设想与毛泽东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党指挥枪”的一贯思想不谋而合,相得益彰。于是,“支部建在连上”这一重大构想便成为“三湾改编”的一个重要内容。

“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思想,加强了党的组织在基层连队的领导,做到了班有党员、排有党小组、连有党支部,营以上设党委,连以上派党代表,全军归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统一领导,从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思想,保证了红军战士历经艰难奋战而不溃散。

“支部建在连上”是红军初创时期党的建设的重大创造,是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对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因为“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原则意义深远,所以这个原则一直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中沿用至今。1965年毛泽东在井冈山深有体会地说:“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马社香:《前奏:毛泽东一九六五年重上井冈山》)

士兵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的具体体现,是官兵平等的有效载体,是部队官兵推行民主制度的重要保证,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支点之三。

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是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先导部队。由于秋收起义部队的官兵来源不一,有一部分是由国民革命军为基础改编而成的。那些从旧军队过来的军官,仍然留恋着旧军队中“金戒指、金牙齿、金边眼镜,皮鞭、皮带、皮靴、皮挎包、皮枪套”的所谓“三金五皮”的军官气派,以及军官“开小灶”、餐餐“四菜一汤”、有鱼有肉、有鸡有鸭的奢侈生活。他们把打骂士兵视为常事,官兵关系相当紧张。这些不良习气和军阀作风,与新型人民军队的性质是背道而驰、格格不入的。为了建立一种新型的官兵关系,在部队官兵推行民主制度,毛泽东、何挺颖等从秋收起义部队的实际需要出发,总结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极力推崇在部队中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

“三湾改编”推行的士兵委员会制度,就是在部队基层以士兵委员会的方式实行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士兵委员会首先在党内酝酿(当时党员还是秘密的),然后在全体军人大会上选举产生。没有当过战士的人没有资格参加士兵委员会,更不能当士兵委员会主任。士兵委员会不设什么机关,也没有专职人员,只是遇到有事才召集一起开会研究。但是,士兵委员会有很大的裁定权和权威性。它的工作范围,一个是政治民主,充分代表士兵利益,为士兵说话、壮胆、撑腰,监督部队军官的工作,废除旧军队的一切旧制度,尊重士兵的人格,纠正打骂士兵的恶习,废除雇佣制度,实行官兵平等,使“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礼节”(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一个是经济民主,由士兵参与理财,管理伙食,管理经济,经济帐目公开透明。

士兵委员会的建立,红军队伍中的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得到了有效的推行,铸造了全军上下的主人翁精神。士兵委员会制度犹如一缕春风,带来了部队的无限生机,充分调动了官兵的积极性,激发了部队官兵的活力,部队的战斗力空前高涨,同时也严肃了部队铁的纪律,“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也应运而生。“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然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武器”(毛泽东《井冈山斗争》)。时过三十八年,毛泽东在重上井冈山时还充分肯定:“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

红军队伍中的民主制度极大地增强了红军官兵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和奋勇杀敌的斗志与勇气。当年的红军战士曾经写下了这样一幅对联,表达自己的切身体会:

“红军中官兵伕衣着薪饷一样

 白军里将校尉饮食起居不同”

这幅对联一方面真实反映了红军中官兵一致、上下平等的建军原则;另一方面表达了红军官兵非常赞扬这种新型的官兵关系和红军队伍的民主制度。“在那种特别艰难的情况下,这种优良的革命传统、民主作风,构筑了井冈山艰苦奋斗,官兵一致的精神品质和红色政权的政治基础。”(马社香:《前奏:毛泽东一九六五年重上井冈山》)士兵委员会也因此成为井冈山精神的一个重要支点。

(作者:林道喜,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