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中国网络展览馆 > 新闻资讯

浙江灯笼之乡元宵灯笼高高挂 非遗项目面临艺绝


发布时间 :2014年02月14日 15:2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手机看视频

2013年元宵,“灯笼俞”向记者展示他做的灯笼。 邵思翊 摄

2013年元宵,“灯笼俞”向记者展示他做的灯笼。 邵思翊 摄

  中新网杭州2月14日电 (见习记者 邵思翊)2014年马年元宵,被称为“灯笼之乡”的浙江杭州西兴街道老街上挂着1200盏大红手工灯笼,产自本地年过古稀的蔡师傅之手。作为退休爱好学习制作灯笼的他,算是目前西兴仅存的灯笼匠。随着最后一位手工灯笼制作传承人的去世,这项被列为浙江非遗技艺现在已没有传承人。

  宋朝时期,杭州西兴手工竹灯名震中华,南宋宫廷所用的灯笼几乎均出自西兴人之手。西兴的手工灯笼造型传统、程序严谨、工艺考究,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西兴马湖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一点关于制作灯笼的手艺。有村民告诉记者,从编灯笼骨架到糊灯笼纸,各个工序都有不同分工。每户人家的妇女都会编织灯笼骨架,即便是嫁进村的外来媳妇也会一点;而糊灯笼纸则是男人的工作。在过去,西兴有20多位手艺精细的灯笼师傅。

  随着灯笼逐渐退出现代生活,灯笼匠这个行业也日益萎缩。

  2013年元宵节,记者曾到马湖村,体验“灯笼之乡”最后一位手工灯笼制作传承人俞梧泉的元宵生活。糊灯笼、剪纸、作画、做灯架底座,一系列的工艺,他都能一人完成。

  这位人称“灯笼俞”的灯笼大师曾告诉记者,以他69年制作经验来看,糊灯笼是门技术,学上一段时间就能掌握,但剪纸和画画却要靠自己摸索,必须用心才能做出好灯笼。

  2013年年末,随着俞梧泉的去世,这门手艺也几近失传。西兴文化广播站的文化员毛乐平介绍,目前浙江非遗项目西兴灯笼尚未找到新的传承人,会做灯笼的也仅有马湖村的蔡雪安,但手艺不及“灯笼俞”。

  与“灯笼俞”毕生以做灯笼为业不同,71岁的蔡雪安是半路出家,全凭兴趣。他告诉记者,过去西兴街上有7家较大的灯笼店,而今都不复存在。为了不让西兴灯笼这门手艺失传,他便在退休后学起了灯笼制作。

  “都是有空闲才做,现在光做灯笼很难维生。愿意做是因为起码不能让这门手艺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失传。”蔡雪安说,今年他便接棒“灯笼俞”,包了西兴老街上年年要挂的1200盏灯笼,协助他的,是其女婿王建国。

  为了减轻岳父的负担,出生于西兴灯笼世家的王建国学起了幼时不愿碰的灯笼制作技艺。同样希望保护传统技艺的王建国则更有想法,在他看来,灯笼制作必须与时俱进,例如过去剪纸等工艺已可被电脑所代替,如何与市场更贴近,才是长久留存的最重要办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浙江农村地区也涌入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马湖村也不例外,村里不时能遇上操着不同口音的外乡人,面对记者关于“灯笼之乡”相关情况的询问,他们显得很茫然,摆手说着不知道。

  “没有本地人和我说过这里做灯笼,我不知道这里以前是灯笼之乡,反正我从没有在这里看到过有人挂过。”一位怀抱着孩子的女士如是说。

热词: 浙江 灯笼之乡 元宵灯笼 非遗 责任编辑:董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