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中国网络展览馆 > 新闻资讯

品品“非遗”新丁里的“温州味”


发布时间 :2014年01月14日 17:4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温州都市报 | 手机看视频

迎火鼎:是洞头县民间一项传统民俗活动。火鼎由一个四脚铁架子和一口大铁锅组成。 图片来自洞头新闻网

迎火鼎:是洞头县民间一项传统民俗活动。火鼎由一个四脚铁架子和一口大铁锅组成。 图片来自洞头新闻网

永嘉十字绣:传承人陈亦平作品《四大美女图》。资料图片

永嘉十字绣:传承人陈亦平作品《四大美女图》。资料图片

茗岙牛市:农历八月十三,永嘉茗岙周边乡镇的村民把自家的黄牛、水牛牵到这里进行交易。当地男女老少还装扮成才子、佳人、将军、小兵模样,在大街小巷游行,庆祝丰年,同时请来戏班唱戏。资料图片

茗岙牛市:农历八月十三,永嘉茗岙周边乡镇的村民把自家的黄牛、水牛牵到这里进行交易。当地男女老少还装扮成才子、佳人、将军、小兵模样,在大街小巷游行,庆祝丰年,同时请来戏班唱戏。资料图片

永嘉武术节:源于祭祀和纪念武林高手、军事将领活动,与社戏密切相关,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大致可分农历二月廿二的枫林武术节、农历二月十五的上塘殿庙会武术表演和农历正月二十的瓯渠武术节。资料图片

永嘉武术节:源于祭祀和纪念武林高手、军事将领活动,与社戏密切相关,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大致可分农历二月廿二的枫林武术节、农历二月十五的上塘殿庙会武术表演和农历正月二十的瓯渠武术节。资料图片

市政府前天公布了第七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技艺等10个类目共76个项目。名录中,有许多名词你可能很陌生,如“三粉”、“迎火鼎”,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当然也有不少你熟悉的,像“十字绣”、“永嘉麦饼”等,它们为什么会入选?还有一些也许是你想了解的,比如矾矿号子是怎么唱的?温州话吟诵的诗词好听么?翻开非遗名录,让我们细品其中的温州味。

你所熟悉的:“十字绣”在永嘉有百年历史

一些市民疑惑:“十字绣”不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手工吗?它为什么能入选市级非遗名录?

永嘉县非遗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说,旧时永嘉家家有绣娘,女孩子很小就学绣活。传统的永嘉十字绣叫“挑花”,最早都是用自家纺织出的棉布,质地柔软,图案也是绣娘设计的,独具匠心。在楠溪流域,女儿出嫁时,母亲都会为女儿绣一床寓意吉祥的被面。

“我们永嘉十字绣和现在年轻人流行的十字绣绣法是一样的,但是工具、难度可就完全不一样了。”有着40多年十字绣技艺经验的永嘉妇女陈亦平介绍,年轻人玩的十字绣是由电脑设计图样的,用的是粗的平头针,布是有格子的。可永嘉传统的十字绣用的是尖细的刺绣针、普通白棉布,没有绣图草稿,直接在布上绣。

“我们的绣活是祖传的,听老人们说起码有几百年历史了。永嘉上塘一带的农家妇女一般都会这个手艺,主要是绣鞋垫、床单、桌毯的花边,样式由自己设计。我12岁就开始学,后来永嘉这儿有一家花边厂,我为工厂绣床单,床单都是出口的。”她说,现在她用这手艺绣大型作品,几个月或一年出一幅大的绣品,经常作为文化展品在各地巡回展出。

你再也听不到的:矾矿号子成了无词的绝唱

苍南矾山具有悠久的矿山井巷作业历史,矾矿的开采和提炼始于明初洪武年间。矾矿号子,俗称“号歌”,又称“哼歌”,是矿工在劳作时随力发出的“嗨啰,哟呵,哟啰”的长谈律音,号歌一唱一和,时而力小声弱,时而力大声强,激昂高亢。它随矿山井巷作业的兴起而产生,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可以唱一个吗?”当记者问75岁的矾矿老矿工朱为国时,他直接回答“没法唱”。“我们以前在矾矿要钻洞放爆破炸药,一组3人用铁锤砸钢钉钻洞,砸一锤喊一嗓子,号子没有歌词也没有固定旋律,主要是用来统一步调。所以必须2个人以上才能唱,还得抡上锤,有气力的年轻人唱出来更好听,所以我现在唱不了。”据他回忆,“那时,大家都喊号子的时候,可真好听。大概1956年以后,采矿都是机械化作业了,号子也就不再喊了,所以此后的工人都不会了,和我一样年纪的工人不少都已过世,会唱号子的只剩下了几十人。”

你可以学的:像古人一样用温州话来吟诵

吟诵,就是古代所谓的“读”,是汉诗文传统的唯一的诵读方式。在古代吟诵都是方言吟诵,根据汉字的平长仄短的规律来念,一般吟诵是拖长腔的,所谓曼声长吟。温州话称为瓯语,本身属于吴语南部方言的代表,完整保留汉语四声八调的特征,有“古汉语的活化石”之美誉。因此用温州话来吟唱诗词(主要指唐宋以来的格律诗),在平仄的掌控上,押韵的谐调上更臻美满,尤其是仄声中“入声”的诵读特质,更凸显出诵读的韵味。

“我小时候上学,老师读诗还是用温州话的,不过当时并不知道这竟是一门艺术。”温州瓯韵诗词吟诵社社长徐素蓉说,温州话保留了大量的中古音,用温州话作诗填词,押韵要比普通话更接近古音。所以唐宋诗词非常适合用温州话吟诵。

徐素蓉说,学温州吟诵,温州人有优势,更容易入门,但是由于一首诗词有多种吟诵方法,所以必须要经过系统的学习。会传统吟诵的老先生,我市原有20多人,年龄多在70岁以上,近几年不少老人相继辞世。而年轻人对这个感兴趣的不多,目前社团里只有70多人,他们曾尝试在中小学校推广温州吟诵,但面临师资缺乏的困难。

你喜欢吃的:都有50年以上的传承史

在该批非遗项目传统技艺类别中,有19个项目都是有关美食的技艺。永高鱼饼、顺溪黄年糕、九层糕、永嘉麦饼、温州胶冻等传统小吃的制作技艺怎么都入选了非遗呢?

市非遗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说,传统饮食技艺也是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非遗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传承历史在50年以上;二是具有民俗价值,有独特性;三是属于手工技艺。

一些美食的技艺历经几代人的传承而得以不断发扬。平阳顺溪镇的黄年糕,明洪武年间开始流传,代代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作为传承人之一的陈明栋一家,制作黄年糕的历史可追溯5代100多年。

还有一些技艺,你的长辈也算得上是传承人之一。像九层糕,在龙湾区永兴一带,许多老人都会做;乐清海产品的腌制和糟制技艺,像鱼生、腌虾虮、腌海蜇等,很多家庭妇女都擅长。

你可能不知道的:“三粉”是用于人像制作的,“伯温家宴”菜式是固定的

“三粉”:

“三粉”因制作工艺需三次上粉才能完成而得名,它主要用于宗教、神话人像的制作。先用纸张在模具上拓模出纸人,晒干后,再以一种干水粉为主要原料调制成的粉浆上粉。上粉、晒干,重复三次,然后进行上彩、开脸、盖光(面)等的具体步骤,制作讲究,工序繁杂。

三粉主要流传于苍南县境内,源于明清时期的纸扎艺术,主要用于社火、宫庙巡游、道教佛教法事等场合,近年来,三粉也被用来制作抬阁等艺术装饰,富有乡土气息,具有独特的苍南地域风格。

“迎火鼎”:

迎火鼎活动始于清光绪末年,自福建传入洞头,最早开始于洞头东沙村妈祖宫文化活动,已流传了300多年。在渔乡,人们在妈祖宫祭拜过海神妈祖神像后,引来火种,点燃“火鼎”(即大铁锅)。“火鼎”放在装饰着红绣布的架子上,由人们扛抬着游行踩街,队伍一路行进接受各家各户的参拜。每到一处或一户人家,该处(户)当事人要燃香礼拜,放鞭炮欢迎,送上红包,然后用铁钳子从锅中夹出一块燃烧着的火红木柴,放在盆子上,并将盆子置于厅中央,以示新年日子“火样红,家业旺”,同时为火锅添几根木柴,意为“加财生火”(“柴”与“财”谐音)。

“伯温家宴”:

伯温家宴,原指刘伯温后裔汇聚在“钦建诚意伯庙”(国家文保单位)例行“太公祭”(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为春秋两祭)后而设的家族筵席宴会,已流传数百年,菜肴样式较固定。该宴席的菜谱多源自刘伯温《多能鄙事》中提及的菜肴以及南田当地传统的风味小吃,一般一桌设14或15道菜肴,冷盘热菜搭配、荤素结合。

【冷盘】醉生姜;山蕨菜;香菇;泥鳅干;杨梅;小西红柿;五谷丰登(番薯、玉米、花生、黄豆、芋头)

【热菜】文成粉丝;伯温瓦缸猪脚;南田溪虾;六月竹笋;伯温贡兔;国师鱼;芋子;外婆蒲瓜干;三元及第(散粉饺);田螺;农家豆腐;清风丝(大青叶);

【主食】南田红米饭

【点心】烧饼

【 酒 】伯温米仁酒;红曲酒

热词: 非遗 温州 责任编辑:董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