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中国网络展览馆 > 主题展资讯

邵飞捐赠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发布时间 :2013年10月21日 15:4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浪收藏 | 手机看视频

邵飞捐赠作品

邵飞捐赠作品

邵飞捐赠作品

邵飞捐赠作品

  2013年10月13日至26日,“梦归家园——邵飞捐赠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此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建馆五十周年”的系列展事之一,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共同主办,展出邵飞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的油画创作“梦归家园”系列共45件,分为11组,总长79米。这对于丰富国家美术典藏,特别是对分析、研究20世纪中国当代美术和当代女性艺术的学术发展脉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美术收藏和展览的核心机构之一,能够有幸完整收藏邵飞的“梦归家园”系列创作,可谓一种大美的文化机缘。2006年夏,“梦归家园”系列创作的“学术观摩展”暨“学术研讨会”曾在北海公园画舫举行,美术创作界的前辈刘迅、冯法祀、詹健俊、罗尔纯、韦启美、戴泽、邵晶坤、王明明等,以及美术史研究及评论界专家苏立文、水天中、陶咏白、范迪安、徐虹、余虹等都给予了积极而热情的评价,并且对继续创作提出了可贵的建议。时至今日,邵飞的“梦归家园”系列仍在不断地推敲和完善进程之中,因而捐赠展呈现的是一次全新的“寻梦”旅程。
  邵飞1954年出生于北京,为北京画院专职画家,其绘画创作具强烈的个人风格:娴静而厚重、朴质而瑰丽、自然而神秘、热烈而忧郁。“梦归家园” 系列创作始于1999年,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盐运使兼文人汪廷讷的私家园林“坐隐园”的白描木刻长卷《环翠堂园景图》所画。应该说,“梦归家园”系列,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传统的文化情怀与个人性情的交织,这是一部带有宏大视觉叙事的“精神图像”,既作为对过往文人田园生活的浪漫想象,更是对当代都市生活情境的质疑:疏离、冷漠与孤独,人失去了自然与山林的庇佑,诗意的灵魂流离漫游,沉重的肉身陷于现实的困境。毫无疑问,邵飞是一位极具自省气质的女性艺术家, “梦归家园”系列的宏幅巨制,创作前后逾八年之久,作品有着无可比拟的象征意义,其游走于梦境营造的山林园景之间,寄身于奇幻逍遥的世外仙境之中——这是一种不断自我发现与自我感知的生命意识。所谓“梦归”,创作者明晓这不过是遥想的“幻影”,也只有在一种被理性构置的绘画世界中,“家园”才有了可被不断言说的存在形态:“史诗”般的空间感和叙事性赋予了画作的厚重而恢弘的基调。
  在邵飞看来,“梦归家园”系列的创作激发了其不断生长的想象力,因之在图式和场景上愈趋于复杂,并且不断融入了“戏剧性”的色彩,作品以中国画式的长卷结构铺陈展开,似乎在绘制一幅“油画山水”长卷,充满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审美精神的回应,她以油画语言在一种中国画的视觉编码体系中呈现出“勾写” 和“点染”的新表现,在“印象派”式的笔触涂抹中模仿着中国画的“皴擦”样式,色彩的调性亦趋于主观化,或者因为表现梦境的迷幻,完全摒弃了欧洲传统油画的“写实性”,其更类于中国画的“重彩”,单纯而富有装饰性,平涂的基底与干笔擦写的肌理在不同的色相中辉映而出,丰富而细腻。“梦归家园”无疑是一种主体的内在追问,因此,这件作品思考的或者并不是艺术语言和形式本身的问题,而是一种亘古不变的恒久命题:人的精神归旨与文化体验,表现为一种对生命力的深刻洞察。
  另外,本展览同时展出邵飞1980年代以来创作的“救荒本草”系列、“山海经”系列等彩墨画作品共50件,这些作品与“梦归家园”系列构成了创作者艺术生涯的历程: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命体。同时,在10月18日下午2:30举办开幕式活动后,中国美术馆还将邀请十余位文化艺术界的相关研究学者,对邵飞捐赠的“梦归家园”系列及其艺术创作活动进行主题性学术研讨。

热词: 邵飞捐赠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责任编辑: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