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中国网络展览馆 > 主题展资讯

中华世纪坛举办《化身博士》数字桃花源展览


发布时间 :2012年03月15日 17:2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东方艺术 | 手机看视频

新媒体艺术

 英国作家史帝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在1886年创作的小说《化身博士》(The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中,讲述了一位名叫杰基尔(Dr Jekyll)的著名医生,因抵御不了潜藏在天性中邪恶因子的耸动而发明了一种药水,并在夜晚喝下药水后化身成邪恶的海德先四处作恶。他终日徘徊在善恶之间,内心中的愧疚之情和犯罪时的快感冲突令他饱受折磨。与我们从小所接受的善恶教育不同,在这部小说中善良和邪恶已不在是非黑即白的简单价值判断,而是紧密缠绕在心灵根茎上的两生花,在此消彼长的隐秘生长中扩充着人性中复杂且无法被理性完全掌控的灰色地带。同样对于今天的艺术来说,更多数字技术的介入就像杰基尔配置的神奇药水一样,它能在现实中化身出种种极具真实感的虚拟幻影,并让观众在梦幻与现实的多层次叠加中进入到“第三纬度”的悬浮心理空间之中。同时又在更加多元化的意义指向中凸显着数字本身的悖论属性——从1到0,10个简单的数字代表着理性思维中抽象的永恒性,纯净又具有绝对的唯一性;但不同数字间无穷变幻的排列方式,又能够包容下所有理想和现实间博弈的尖锐矛盾。

 在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馆举办的名为《化身世外》的新媒体艺术展中,数字又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定义“新媒体艺术”形态的神奇药水,它们在展厅中被不可见的缜密逻辑所掌控,与明灭闪动的电子光源一起发酵着“化身世外”的美好幻想。

 在来自法国的LAB212艺术小组创作的《休止符》中,观众可以在大屏幕前的白板上随意地贴上不同颜色的贴纸:每种颜色的贴纸代表着一种不同的乐器,白板也被由上至下划分成不同的音高区域。当白板上的贴纸发生变化的时候,对面大屏幕上的影像和音乐也会随之产生变化,贴纸越多,音乐和影像的结构变化也就越丰富。这是一场完全由观众来决定的音乐表演,听觉与观看可以被每一个好奇且随意的举动所干涉并改变其原有的架构。就像是一场毫无风险的“政治选举”,当我们的选择被单纯的愉悦趣味所统摄的同时,无序的狂欢也会让感官陷入到毫无节制的欲望之中——为了探索丰富终极的可能性,观众不停地将色彩斑斓的贴纸贴在白板上,乐音和影像的变化虚拟出城市斑斓的倒影,直到白板上没有任何可供喘息的空间为止;而当所有的贴纸被人粗暴地从白板上扫落的时候,影像和音乐也在瞬间恢复到呆头呆脑的单调结构之内,宛如骤然停电的城市之夜一样,除了游荡在空中的无穷欲望之外,别无它物。

 在这次展览中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件作品是Joanie Lemercier创作的《冰岛火山》,作品的灵感来源于2010年4月冰岛的火山喷发事件,但艺术家却用最简洁的形式框架剥离了延伸的社会属性对于作品意义的影响。从群星闪耀的寂静夜空开始,在被明亮线条镂空的数字火山之下,艺术家用自然的天籁之音为观众们推开了一扇混合着宁静与困倦的大门,冥想者的天空在开场的漫长序曲中“化身”成抽象的自然景观。而随着星星缓慢运行轨迹的逐渐加快,碎裂的噪音和颤动的地面也在流星不断的坠落中,将宁静的拟像颠倒成不安的惶恐。在这里艺术家用数字技术拷贝了一次自然形态的演化过程,观众被作为唯一的生命体纳入到程序演算和原始风景相互衔接的寂静旁观之中。与展览入口处的作品《化身微博》不同——用现实中的网络资源来表白一种完全入世的乐观姿态——《冰岛火山》更像是一次蓄意的逃离:逃离开纷扰的现实所带来的内心躁动,让观众的身心完全融合进自然的脉动之中,但在这种“被沉浸”的全方位体验的间歇,非现实的魅影又始终徘徊在没有生命迹象的冰冷之内。只是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对于“虚拟自然”的移情都被自己内心的“感性理想”所遮蔽了。

 而这也正如我们今天的生活一般:被数字渗透的感官和神经敲打着城市生活中每一处细微的质感表现,从电子游戏到网络购物,由简单的数字符号所衍生出的复杂矩阵,重构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不竭向往。数字可以模仿一切,又可以超越模仿本身,并将亦真亦幻的假设确切地植入到现实生活之中,就像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老先生用文字所勾画出的“桃花源”一样——“不复得路”的寻找或许是对于理想最为完美的诠释方式,只是昨日的武陵渔人已变成今日端坐在电脑前的我们,用鼠标循着看不见的数字逻辑寻找着那片“仿佛若有光”的隘口——而这座由海量的数字所构成的“桃花源”在多年之后的世界里,是否又会因为更新技术的介入而变成另一座无人问津的遗失乐土呢?就像《桃花源记》中那位好奇的南阳刘子骥一样——“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